首页 >> 矮红

关于当前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思考刀把木

2022-11-23 16:24:02

关于当前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思考

3月19日消息:国有林场改革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带根本性的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实施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国有林场改革进展良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4612个国有林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占国有林场总数的95%,29个省份完成省级自验收工作。国有林场改革的开展引起社会关注,改革成效令行业振奋。

在国有林场改革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在继续完善改革、巩固成效的同时,不失时机地研究新举措、推进新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和谋划。

一、国有林场完成主要改革几项后续工作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在今年初召开的首次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部署2019年工作时强调,“国有林场改革要全力完成国家验收,抓紧制定森林资源分级监管、森林管护购买服务、职工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着力增强国有林场发展动力和活力”。这是对国有林场改革和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的明确要求,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和着力点。

国有林场改革是由长期积累的问题倒逼而产生,也是解决未来职能及目标设定与当前状况的差距的必然要求。因而,林场改革不仅要追求短期目标,更应该谋之长远。林场外部的改革是力求建立一个好的体制,内部的改革则要着力健全一个好的机制,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改革,使林场不断聚集承担好新时代使命的能力。

1.抓主要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

要注意指导和解决改革中还存在的相关问题。实施国有林场改革是提供与其主导功能定位相适应、与其主要产出相协调,并能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因而,划定林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要有一个硬性的比例,而是要确定得合理,经得住时间和历史检验;林场改革实施方案能否兑现,确保改革要落在实处至关重要。一是有的地方林场改革的结果与批准的改革实施方案相比在政策涉及面及落实程度上有折扣、有差距,职工有意见有看法,尤其是稳定的财政经费渠道的建立和年度预算拨付以及职工社会保障机制还未完全理顺或建立。二是省内市、县之间同类林场改革政策含金量不同、改革进展不平衡、改革的实效差异还较大。组织开展国有林场改革省级自验收和国家验收,验收对象应当是地方政府,责任主体亦是地方政府。在今年的林场改革推进和检查中,各地可以省级自验收和国家验收提出的问题为依据传导压力,对机构、编制、政策、经费等方面的缺项抓补课,抓填平补齐。这是难得的机会,需要抓住抓紧、抓实抓好,为林场未来的良性发展搭建一个好的平台。

2.抓好扶持林场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的形成。

中央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的方案明确强调,要“完善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做足这方面的文章,至少需要把握两点:一是支持政策涉及的范围要涵盖林场的改革与发展两个方面;二是支持政策不是单一的或者是单项的,而是成体系的,并且应当是相对同步出台并共同发挥作用的政策。因而,落实中央6号文件精神不仅仅只是理解或者停留于解决改革入门费即改革初始成本,安排好人的问题,解决包括留去或进入社保人员等经费十分重要,需要积极筹措好、妥善处理好,还要立足长远考虑林场未来发展生产生态产品的能力提升,把森林管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纳入相关规划、明确经费渠道,并进入相关部门年度计划逐步实施。有的是抓落实,如森林管护财政购买服务经费、林场道路建设、林场管护用房等建设投资;有的还要积极协调争取,如林区通讯设施建设等。当然,建立完善林场发展的政策体系,这有一个过程,但要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去稳步推进,可考虑继续维持开展林场改革初期的做法,即以林场隶属关系的上级政府为主导的部门间有效协调机制的延续来推动。

3.抓林场内部运行机制的健全。

要适应林场的新定性、新定位,创新林场内部管理,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和岗位,建立健全职工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和相关管理办法,解决或者防止吃大锅饭问题,增强林场内生动力和活力,并着眼于长远,逐步调整优化职工的知识、技术构成,打造一支与担负新使命相适应的过硬的职工队伍。

4.抓新情况新问题的政策研究和工作指导。

比如说,在事企一时尚未分开的情况下,对事业性质的林场开展经营活动的把握,以及收支两条线的具体运行操作,既要符合财政规章,又要适合林场实际,特别是对处在财政不宽裕地区的国有林场,其发展产业的收益要有利于提高自身反哺能力,有利于增强其发展的后劲;对公益性企业的林场的界定,相对应的编制、产出评价、财税政策的需求与设置;还有,林场对集体林地的托管的政策稳定与延续、林场场外造林的政策扶持、投融资模式,公益林森林经营的技术标准的修订与森林资源消耗的核定等。这些都需要积极探讨,并发现梳理各地的成功做法,提出政策需求和对策。

二、林场主体改革完成后需要把握的工作重点

林场改革本质上是调整生产关系,强化政府责任,改善政府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将极大地解放林场的生产力,优化林场担负时代赋予的使命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森林资源无序消耗压力解除,实施森林等自然生态保护的动能增加,林场不再为生存发愁,职工群众普遍享有获得感、幸福感。林场改革成效的检验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随着林场合理定性的政策到位,其社会地位明显上升,林场组织生产森林生态产品的能力提升,发展后劲充足,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职工队伍建设能力和水平不断强化。

1.强化森林经营花力气。

如果说林地是林场的根,森林就是林场的本,经营森林是林场的根本,经营出与其所处生态区位、立地条件、主导产出要求相适应的优质森林就是林场的本事。森林经营是林业的永恒主题,无论是公益林还是商品林都需要开展森林经营。要推进落实《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相对应的省、县级森林经营规划,要结合林场改革后的新情况,编制修订落实林场的中长期森林经营方案,组织实施好森林抚育,科学有序推进退化林修复,加大乡土、珍贵树种培育,提高森林功能效益。国有林场要在所在省、县级森林经营样板林或者基地建设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2.增加有效供给挖潜力。

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林场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提出的实施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优质林产品供给,推动林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等相关部署,要以林业的多功能多产出主动平衡满足社会的多样性多需求。林场和林业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社会对林业需求的变化、地方政府对林业发展要求的变化,并实施有效对接。林场要把保护培育森林,筑牢国家生态安全防线放在首位,同时努力增加适销对路、有开发潜力的木材、经济林、木本粮油等林产品的培植,不断增强市场供给能力和水平,还要大力开发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型绿色产业,增强内生动力与活力,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达到生态经济共赢,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

3.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上水平。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对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战略安排和分步的预期目标。林场现代化既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反映林业现代化进程的窗口和标志。近年来,一些地方有不少新的举措,如浙江省近年来制定和实施现代林场建设规划并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取得了重大成效,陕西省制定了《国有林场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我们可以更多地借鉴。各地要在林业主管部门的统筹下,结合新的形势和自身发展需要主动谋划,细化自己的发展领域、目标、任务、需求,乘势而上,奋力推进。

4.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示范。

国有林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美丽中国梦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林场需要更多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位,发挥、展示林场功能,体现社会责任。林场施业区要因地制宜地培植诸如树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湿地文化,再配置民族、区域、历史、人文等元素。林场要在推进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中发挥功能作用,在着力推进国土绿化过程中当好样板,并主动参与所在行政区域内重大生态保护修复或行动,为乡村绿化美化、乡村生态旅游提供支撑。在统一规划下开展林业生态扶贫,在贫困地区乡村、农户发展经济林、用材林、种苗、、林下种养业、森林人家,建设稳定脱贫致富的山上银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助力森林城市建设,在建设方案、模式、、技术、人才等方面发挥优势、提供服务,同时发展提升自己。

5.挖掘培植林场文化。

塞罕坝林场、原山林场是林业人、林场人的骄傲。各地林场与塞罕坝、原山走的同一条路,干的同一件事,经历极其相似,创造的是绿色国民财富,成就的是千秋伟业,也都有支撑自己发展的林场文化、林场精神。林场文化、林场精神是林场灵魂,是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可以传承的精神财富。在基本完成林场改革之际,尤其是担负新时代使命之初,我们需要组织力量梳理林场自身的发展史,挖掘提炼培植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在内的自身的林场精神,用来凝聚人心、昭示社会。这对于形成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氛围,丰富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将发挥积极作用。

海口水痛症医院

昆明慢性附睾炎医院

天津女劳疸医院

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

四川荨麻疹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