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柔弱黄芩

彭水高质量发展山地特色农业 绘就乡村振兴蓝图柔弱黄芩

2023-02-02 13:37:03 柔弱黄芩    

彭水高质量发展山地特色农业 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6日6时30分(通讯员 周青松)160余亩规划整齐的中药材基地里,天门冬茁壮成长,七八位当地村民正在基地里除草,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寒冬时节,笔者走进重庆市彭水县太原镇麒麟社区,眼前一片生机勃勃,曾经的产业“空壳村”已脱胎换骨,当地村民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这是彭水发展产业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区域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瑰丽蓝图,创造了农业产业扶贫的彭水特色。

发展高效农业 把扶贫产业“建”起来

郁山镇地处武陵山区,地形复杂,土地中富含矿物质盐,长出的红薯个大、味甜。郁山镇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红薯作为农民增收脱贫的特色产品打造,以“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产业帮扶新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

在郁山,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苕粉,红苕经过清洗、粉碎、过滤等工序后,最后一道程序叫做“浪”苕粉,当工人从锅里捞出“浪盆”接起粉皮进行晾晒,晾杆上晶莹剔透的苕粉,闪耀着美丽的光芒。龙须晶丝苕粉有限公司董事长葛先萍说:“农户种红薯,我们企业负责收购。实行订单式种植,订单收购,老百姓不存在卖红薯难的问题。”

目前,郁山镇每年种植红薯面积3万亩以上,年产值约1.2亿元,年均收购鲜薯400万吨,覆盖贫困户500余户,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或者扶贫产业贷款入股,实现户均增收和每年保底分红。

据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彭水按照“县有主导产业、乡有骨干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产业、人有一技之长”的发展思路,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1亿元,围绕薯烟畜林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建立完善扶贫产业体系。

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年发展红薯30万亩,带动农户8.7万户,产业链产值约5.6亿元,农业农村部将彭水红薯产业列入“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发展目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烤烟6.58万亩,发展中药材5.78万亩,培育经济林35.6万亩,畜牧业年产值17亿元。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实长果砂仁现每个乡镇街道、每个村社区有1-2个增收产业的目标,成功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老虎耳范村1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0个。全面落实产业到户政策。实现在家有劳动能力和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到户产业全覆盖,2019年以来累计规划贫困户到户产业4.5万户,兑现奖补资金4471万元2.9万户。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成功打造国家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创建乡村旅游AAA级景区3个,乡村旅游产值达25亿元。

实施“三品”工程 把特色品牌“树”起来

汉葭街道兴和村4组,77岁的村民庹大安把自家种的苏麻收割完后感慨地说:“种苏麻不费力,撒下种子,除除杂草就行。我从3年前的6分地,扩大到目前的4亩地。全育卫矛”

“苏麻是‘懒人’庄稼,种植不费力,收入还很好,每亩平均收入2000元左右。”据兴和村第一书记崔小彬介绍,该村通过引进公司,建立了公司提供技术、种子、肥料、回收等一系列长效机制,当地村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苏麻也成了该村的一大特色产业。

“彭水苏麻”成功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审定登记后,又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优质奖、市商标品牌……在品牌引领下,彭水苏麻逐渐“长大”。合作社核心基地从270亩增长到4000余亩,核心参与农户从35户增长到1000多户,同时带动彭水全县种植苏麻20000多亩,涉及10余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

2020年彭水苏麻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极大的机遇:一是合作社承担了国家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彭水苏麻”项目的部分任务,新建了一条苏麻加工生产线,极大提升加工能力;二是彭水苏麻产品进入国扶系统,通过消费扶贫,进一步打开了销售市场。

据介绍,彭水在农业特色高质量发展上,一是实施品种工程。全面加强与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重庆农技推广总站等合作,积极引进培育作物新品种,成功创建“全国甘薯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自主培育的彭薯1号、彭苏2号、彭紫薯1号、彭紫薯3号等9个新品种通过重庆市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全县全面种植推广。二是实施品质工程。2020年新申报“两品一标”产品74个,已获批18个,全县有效期内“两品一标”产品累计达67个,特别是彭水苏麻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三是实施品牌工程。全县名牌农产品累计达11个,成功应用“巴味渝珍”区域公共品牌产品4个。“龙须晶丝苕粉”、“苗妹香香”农产品获第20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百业兴食品”生产的香椿酱菜、“黔中道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紫苏油等产品获第22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优质产品。

培育新型农民 把经营主体“扶”起来

太原镇碧水清泉渔业有限公司是彭水政府招商引资的农业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流转土地上百亩,是一家以鱼类繁殖、科研、养殖、加工、乡村生态旅游、冷水鱼特色餐饮为一体的渔业企业。

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该公司按照“基地 协会 股份合作社”的工作方式,努力打造“学有基地、看有示范、干有目标”的示范载体,利用“基地”现身示范,开展技术咨询等,举办学术研究5次,开展技术咨询1300余次,吸纳本村临时劳动力600人次以上,安排就业22人次,带动注册企业(专业合作社)12家,辐射带动农户500多户,发展带动示范户8户,惠及农户增收11000元,冷水鱼养殖产业初步形成,带动农户增收效益明显。

据了解,太原镇结合区域实际,积极推进“三社”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规划产业发展,着力现有政策支撑,为辖区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公司积极申报产业扶贫项目,通过扶持公司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带动群众增收,2020年发放到户产业奖补71.525万元。

笔者从县农业农村委了解到,彭水加大对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围绕产业基地、产品加工、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扶持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0年,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83家,累计达1268家,带动约3000户贫困户增收500余万元;新培育家庭农场5家,累计达196家,发展种养殖大户120户;新认定龙头企业3家,累计达39家,带动贫困人口10000余人。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技术优势、基层供销社市场优势、农村信用社融资优势,推动“三社融合”发展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基层供销社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选聘“产业村长” 把致富之路“带”起来

“产业村长”进村,脱贫致富有道。彭水将经营主体负责人、乡土人才等聘请为“产业村长”。

在三义乡莲花村,把自己全部“家底”都带到村里来的“产业村长”侯春均正在羊肚菌种植基地指导村民培育羊肚菌。侯春均还同政府协商,把部分产业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给村集体和农民。

“我们还搞了个‘技术扶贫’创新,公司从云南专门请来在读博士帮农民用生物制剂改良土壤,并免费提供菌种。”侯春均说,不需要大棚,农民自己也能种出羊肚菌,公司还包销路,一同闯市场。

促生产、抓技术、通销路……这些“产业村长”把根扎在了田间地头。如今,彭水先后落实“产业村长”274名,实现村村有“产业村长”,建立“公司 村集体 农户”发展模式,实行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群众深度“捆绑”,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务工就业、产品代销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据了解,彭水在全市率先建立“产业村长”制度。“产业村长”是一个荣誉职务,不属于村干部、不纳入考核、不领取报酬;“产业村长”在村级产业谋划、发展规划、政策宣传、措施落地、技术帮扶、产品销售、集体经济发展等七个方面职责;通过组织、培训、项目、资金和表彰等5个方面给予“产业村长”政策保障;凝聚三个力量和实现三大目标,增强产业村长发展动力、激发贫困户发展潜力、凝聚共同发展合力,实现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和贫困户增收目标。

让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资金走。彭水积极来江藤属引导“产业村长”等到村到户开展产业谋划、发展规划、政策宣传、措施落地、技术帮扶和产品销售等。

据了解,2020年,全县274名“产业村长”协助落实2.2万余户贫困户的到户产业规划并提供生产服务指导;引领带动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375个扶贫产业基地建设;会同760名产业指导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17969次24337户。

上诉离婚律师报价
北京遗产继承律师咨询
离婚哪里可以起诉
离婚后财产纠纷
友情链接